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体育强国”战略,深刻践行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7月24日-25日,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龙舟跃黔·篮动台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贵州省台江县开展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围绕“村BA”带动体育旅游目的地长效发展与非遗体育项目传承两大主题,通过实地研学、交流探讨等形式,努力探索“赛事+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期间,在台江县偏寨村开展“寻访红色记忆 赓续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红色场馆沉浸式体验让党员们接受党性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赛场观察:“村 BA” 的乡村振兴密码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台盘村“村BA”球场参观,身临其境了解“村BA”充满乡土文化特色的场地,体悟这一坚持农民唱主角的赛事在推动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实践团队围绕“研用互促”开启一系列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村BA”的发展脉络。 通过“体育+旅游+民俗”的融合模式,“村BA”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非遗、文创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切实促进村民增收,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队员黄海深感慨道:“这不是普通的乡村球场,而是一场本土文化与体育赛事激情碰撞的‘精神地标’”。


非遗探访:独木龙舟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7月24日下午,在施洞镇长滩村独木龙舟文化展示馆,党员们在村支书石俊的带领讲解下,详细了解了独木龙舟这一少数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及深层文化内涵。独木龙舟赛不仅是体育竞技活动,更成为维系村民情感的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施洞镇打造“看龙舟、赏非遗、品苗宴”的文旅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队员刘传感悟到,“非遗体育项目的传承既要守护传统文化,也要传承红色基因,让文体旅融合在文化自信的根基上稳步前行”。

多方对话:共绘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7月25日上午,体育旅游教研室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代表、社会实践学生团队赴台江县政府,围绕“村BA”赛事推动乡村振兴、非遗体育项目活化传承等议题,就“赛事IP—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全链条发展、支部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等内容展开深入座谈。会议上,台江县体育中心主任李文鹏介绍了台江“村BA”体旅融合情况,台江县非遗中心主任周林介绍了非遗体育项目传承情况,贵州台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岚涛总结了“村BA”流量转化、乡村体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体育研学等关键问题。通过交流,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在文体旅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后续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党员们也在交流中拓宽了身体力行助推乡村振兴的行动思路。

历史回响:从红色记忆到当代实践
7月25日下午,在台江县偏寨村,体育旅游教研室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参观了中央军委纵队驻地遗址,开展“寻访红色记忆 赓续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这里是红军转战苗疆、横渡清水江进军黔北的重要通道,也是党和红军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一站。党员们聆听革命先辈的故事,观看展柜里的军号、草鞋等历史遗物,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深刻感悟长征精神。

大家纷纷表示,“村BA”的团结拼搏、龙舟赛的奋勇争先,都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作为党员,要将这种精神融入文体旅实践,让红色基因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燃料”,以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实践启示:让青春力量扎根乡村大地
“课本里的‘乡村振兴’‘文化自信’,在这里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 参与社会实践的党员袁艺同学说。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沉浸式的研学实践,更是一次党建初心的再锤炼。党员们深刻体会到,文体旅的繁荣是党建引领下“民心齐、产业兴、文化活”的必然结果。后续,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学子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台江经验”转化为工作实效,为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